【喜迎二十大】江蘇徐州:“碳”索新時代,共赴“青綠”之約!
今天
大徐先來帶大家看幾張照片
綠草如茵
美麗的格?;S風搖曳
猜猜這是哪?
不要驚訝
這是徐州中聯水泥有限公司
今年春天以來“邊開采、邊覆綠”的
綠化成果
“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
在美麗徐州的建設進程中
已成為共識
如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徐州在黨的十八大以來
一直不停地探索前行
在古老的彭城大地
繪出新畫卷、奏出新樂章
守綠:守住徐州發展底色
最近,在徐州睢寧建筑市場上,一種用秸稈灰渣制作出來的青磚結實美觀,很受用戶喜愛。這可是一批“有故事”的青磚,它的原料是睢寧縣生態環境局執法人員從邳州追回來的非法填埋物?;以白儚U為寶”,實現了循環利用,守住了藍天碧水。
守住了企業生產“含綠量”,就是守住了經濟發展的“含金量”。
十年來,徐州始終堅持綠色發展與生態保護兩端發力,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節能降耗成效顯著。全市大力開展五大行業布局優化、持續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2019年8月,徐州華潤電力有限公司對企業3號機組開展高溫亞臨界綜合升級改造,同步實施其他節能、增效等改造,機組效率大幅提升,每年節約標煤6萬余噸,年收益約4400萬元,年減排二氧化碳約17萬噸。
2021年,全市單位GDP能耗降至0.31噸標準煤/萬元;工業用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逐年下降,由2012年的77.24%下降到2021年的58.3%;單位GDP水耗由2012年的94.36立方米/萬元下降至2021年的48.36立方米/萬元,下降48.7%。
潔凈、綠色、環保的新能源產業加快發展壯大。
截至2021年,全市規上工業中新能源產業企業數量達到102家,實現產值339億元,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1.8萬輛;規上風電、太陽能企業達到33家,風力發電量21.9億千瓦時、太陽能發電6.3億千瓦時,均較往年大幅提升。
“無廢城市”試點建設走在全國前列,全面推進生活垃圾四分類工作,生活垃圾“全量焚燒”和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通過國家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試點城市驗收。
截至2020年底,徐州已經全面完成“無廢城市”試點方案提出的49項指標、72項任務和75項工程,實現了固體廢物的大幅源頭減量、充分資源利用和安全有效處置。
增綠:添得徐州滿城青碧
老龍潭、民富園、恒大濱河……2022年,徐州新建口袋公園10座。
從大刀闊斧的生態修復到方寸之美的精心構建,十年來,徐州的綠色一直在不停地延伸、擴展,成就了“一城青山半城湖”的美譽。
數據看變化↓↓↓
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聯合國人居獎……各種榮譽接踵而至。
滿城青綠,來自林業人的久久為功——
“我們探索了‘在圖上找空間、到腳下挖潛力’的成功范例?!笔凶匀毁Y源和規劃局造林綠化處處長李全勝介紹說,林業上有個專業術語叫“拾隙地”。為了將除耕地之外的其他土地全部搜集出來,他們拿著圖紙到實地一點點對照尋找,將公路邊、小河邊、溝渠邊、山腳下的閑置地翻了個遍。
“拾”到的這些土地,很多都是機器無法到達的地方,只能靠人工種植,工人通過肩扛、手提把土壤背上去,并在較陡的坡面和溝坡上壘出一個個半月形的“魚鱗坑”,起到保水保土的作用。
2020年至2021年,徐州通過“拾隙地”,共“拾”到約10萬畝土地,并根據土壤性質選擇合適的樹種進行綠化。
滿城青綠,來自生態修復的長期投入——
秋日的九里湖碧波蕩漾、群鳥紛飛。
這里原本是一片采煤塌陷地,從2006年開始,徐州累計投入3.36億元,完成了濕地保護、生態修復、基礎設施等一系列建設。
2017年,九里湖成為徐州市首個獲批的國家濕地公園。今年,有著“鳥中熊貓”之稱的震旦鴉雀現身九里湖,成為徐州生態修復成果的最好印證。
截至2021年底,徐州市已累計治理采煤塌陷地26.64萬畝,治理率為62.9%。
徐州市生態修復三年行動計劃項目順利收官,“五年計劃”緊隨其后列上日程,共安排生態修復重點項目五大類84項,總投資約224.8億元。
隨著今年年初安國湖國家濕地公園通過驗收,徐州已經建成4個國家級濕地公園。
用綠:“顏值”帶來經濟“價值”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滿目青綠之間,徐州逐步實現從“生態美”到“生態富”、從“綠色顏值”到“金色價值”的轉換。
徐州林下經濟種類繁多。有種植花生、山芋、大豆的“林糧模式”,種植菠菜、胡蘿卜的“林菜模式”,種植猴頭菇、海鮮菇的“林菌模式”,還有金蟬、生態鴨、雞、羊等靈活多樣的林下養殖,農民的聰明才智和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
綠色森林有著豐富的資源可以利用,森林旅游、森林康養在徐州方興未艾。食用森產品采摘、桃花節、梨花節、蘋果節等聚集大量人氣,邳州銀杏觀光園、博覽園吸引大批游客,濕地旅游漸成氣候,實現造林綠化的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共贏。
2021年,徐州林業GDP增長到 770億元左右,全省最高。
“草木植成,國之富也”。從采煤塌陷地變身4A風景區后,旅游產業成為潘安湖、賈汪區對外交流的一張名片,生態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富強優勢。農家樂、民俗店、休閑農居等旅游產品給人們帶來了豐厚收入,點“綠”成金在這里成為現實。
企業變“綠”也帶來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2021年10月底,位于徐州經開區的江蘇中能硅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領到了由法國環境與能源控制署頒發的《GCL顆粒硅產品碳足跡證書》,證明該公司每生產1千克顆粒硅的碳足跡數值為37千克二氧化碳當量,大幅刷新了德國瓦克公司創造的57.559千克二氧化碳當量記錄。
這是中國顆粒硅領域在國際上獲取的首張“碳足跡身份證”。能耗降低,讓產品更具競爭力。最近,中能硅業與蘇州中康電力開發有限公司簽訂了45840噸的硅料購銷合作協議,按照當前市場價格測算,采購總額達140.82億元。未來,還將向法國市場進軍。
活綠:創新注入發展動力
徐州的礦山修復體量大、投資大,在全國都是一道“難題”。徐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全市共留下了400多座廢棄礦山,遺留的“生態瘡疤”足有3.4萬畝。要實現徐州礦山修復的質變,必須要走一條創新的徐州之路。于是,30個廢棄礦山于2020年開始采取市場化方式。
這十年,徐州在呵護綠水青山、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道路上,不停地探索、創新,全力破解制約發展瓶頸,為綠色徐州注入動力與活力。
2018年起,徐州開始試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然而,評估難、評估貴一直是制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的瓶頸。
今年6月,《徐州市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印發,創新性地構建“1+7”生態損害賠償制度體系規范全周期操作流程,增強制度的可操作性,有效破解“企業污染、群眾受害、政府買單”困局。方案還試點實施簡易評估程序,建立損害賠償專家庫,對事實清楚、損害程度小的案件,由行政部門與賠償義務人共同委托專家出具評估意見,從而大幅提高案件辦理效率。
2022年7月29日,《徐州市駱馬湖水環境保護條例》在江蘇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上獲得批準,徐州和宿遷首次開展跨行政區域立法協作,唱好“雙城記”,共護一湖碧水。
2022年8月30日,國內最小直徑盾構機“奎河力行號”在奎河兩岸穿梭一年兩個月后,將全長3.99公里的奎河上段截污主干管隧道順利貫通,助力奎河逐步完成“黑臟臭”到“清如許”的華麗蛻變。
……
在“雙碳”目標下
徐州又開始新的“碳”索
奔赴青綠之約
讓彭城山川綠起來
人民生活美起來
編輯:孟祥
新聞爆料:0516-82345678 商務合作:0516-85792397 13775881757
版權聲明: 徐州報業傳媒集團旗下媒體徐州日報、彭城晚報、都市晨報、中國徐州網所發表之文章與圖片,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保護,未經書面許可不得轉載。 部分網站的侵權行為,如擅自轉載、更改消息來源以及抄襲等,徐州報業傳媒集團及其旗下媒體已經委托有關部門收集相關證據。 本站部分資源來自網絡,如有侵犯您的版權及其他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核實情況后進行相關刪除!
-
陳震寧率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直一組來徐調研 王劍鋒王安順等參加活動
要聞 / 時間:2022.10.12
-
云龍全力建設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區
云龍區 / 時間:2022.10.12
-
一村一策“點睛”宜居田園
賈汪 / 時間:2022.10.12
-
黨建引領讓鄉村生活更美好
睢寧 / 時間:2022.10.12
-
新沂市人民法院打造“融入式”機關黨建品牌成全國典型
新沂 / 時間:202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