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見證 | 江蘇徐州:從無到有擁抱“地鐵時代” 從線到網編織美好未來
2019年9月28日,徐州地鐵1號線正式開通。
1000萬徐州人快速通行的夢想照進了現實。
承載著徐州人美好生活的地鐵列車呼嘯而來,人們在暢享高速中,重新定義著生活的幸福。
從無到有、從線到網……徐州地鐵建設者王敦顯見證了1000萬徐州人對于地鐵的期待,也見證了地鐵給老百姓出行帶來的巨大變革。
王敦顯在地鐵施工現場。
在期盼聲中摸索起步
一個城市發展得是否成熟,地鐵是關鍵指標之一。
2002年,省、市發改委就聯合開展“徐州綜合住居和交通規劃”研究,著手編制徐州軌道交通線網規劃。2010年,徐州市軌道交通建設領導小組成立,《徐州市主城區軌道線網規劃》開始編修。
“聽到徐州要建地鐵的消息,懷著對故鄉的眷戀,我感覺到自己能為這件大事貢獻一點力量,于是我就主動與徐州地鐵聯系,很快就達成了入職協議?!?013年2月,徐州軌道交通規劃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復。一個月后,王敦顯就成為徐州地鐵建設者中的一員,從此便一直堅守在繁忙的技術管理崗位上。
一線貫通、縱貫全市,正是徐州地鐵1號線的真實寫照。銜接人民廣場、彭城廣場等商業中心,快速連接鐵路徐州站和徐州東站兩大綜合客運樞紐……1號線大大縮短從城市東端到西端的交通時間。
“早日開工才能早日通車?!痹谑忻竦钠谂温曋?,2014年10月8日,徐州地鐵1號線一期工程啟動全線建設。作為徐州地鐵副總工程師,王敦顯的主要工作就是帶領勘探隊伍為地鐵走向“把脈”,他把該工作稱作“地鐵建設先鋒隊”。
在王敦顯的帶領下,建設者們逐步揭開了徐州地層的神秘面紗,基本掌握了各地區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特征。在此基礎上,建設者們用5年時間攻堅克難,建成了徐州歷史上第一條地鐵。
全家出動、購票安檢、拍照留念……2019年9月28日,徐州地鐵1號線正式開通,徐州沸騰了!地鐵成為市民的網紅打卡地。
“1號線開通那天我很激動,我和大家一樣來回坐1號線好幾趟!”王敦顯至今清晰地記得,在那個特殊的日子,人流涌動,市民們像過節一樣熱情高漲,體驗乘坐徐州地鐵。
2號線開通、3號線開通……從那時起,地鐵持續帶給市民驚喜和激動。作為城市大動脈,地鐵將不同區域有機聯系在一起,產生強大的“同城效應”。地鐵延伸到哪里,徐州版圖活力就拓展到哪里,城市的發展也變得更加協調。
攻克一個又一個“攔路虎”
匠心傾注,篤行不怠……近十年間,在徐州地鐵線網圖上,“米”字型構架一步步點亮,每一條線路都活躍著王敦顯的身影。其中,讓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地鐵1號線彭城廣場站的建設過程。
王敦顯回憶,地鐵1號線彭城廣場站因其復雜的周邊環境和地質條件,坐穩史上“最難車站”的稱號,光風險控制方案就制訂了十幾個。
“彭城廣場周邊商業大樓林立,地下是徐州特有的老城雜填土層,性質很不穩定?!蓖醵仫@說,作為國內首座集“明—暗—蓋—挖”為一體的大型換乘車站,車站規模超大,其中1號線基坑長140多米,寬58米多,設計深度最深可達35.5米,是地鐵施工領域第一大基坑,距蘇寧廣場圍護樁最近處距離不到1米?!暗叵颅h境則更為復雜,土質疏松易垮塌,基坑下部是灰巖、溶洞等喀斯特地貌,富含承壓水,在施工中易造成樁位傾斜,帶來隱患?!?
面對這一只只“攔路虎”,王敦顯邀請國內知名地鐵建設專家共同“會診”,帶領團隊夜以繼日開展水文專項試驗,每天都采用全站儀、水準儀、測斜儀等四五種儀器檢測施工數據,目的就是確?;佣c墻沒有凹陷,基坑沒有出現下沉。
“唯有高頻定點,密切從數據動態上監視施工情況,才能保證施工安全?!蓖醵仫@介紹,建設過程中,他帶領團隊成功解決了彭城廣場站格構柱托換、盾構過站、暗挖洞室群施工、地下水超前探測及控制等諸多難題,一個個難題接連被攻克,縮短地鐵車站建設施工周期約7個月時間,有效保障了1號線全線順利通車。
穿越河道施工難、城區交通疏解難、管線復雜改遷難、場地狹小開挖難……徐州地鐵建設之路就是一部攻堅克難史?!懊看谓鉀Q一個難題,心里的一塊石頭就落了地。但是來不及高興太久,就要投入到下一場戰斗當中?!被赝麃頃r路,王敦顯頗多感慨。
描繪四通八達的未來
“以前坐車都要買車票,現在坐地鐵刷手機就能進站,地鐵真是太方便了?!彪S著2號線、3號線相繼通車,見證了徐州地鐵一路成長的市民紛紛點贊。
由線成網運營的徐州地鐵深刻改變著市民生活?!皬?號線開通至今,徐州地鐵已累計安全運送乘客超1.31億人次,市民公共交通的通勤時間大幅降低,地鐵占城市客運比重超過30%?!笔祜谛牡臄底置摽诙?,王敦顯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在王敦顯辦公室,掛著一張徐州地鐵線路規劃圖,縱橫交錯的地鐵網絡,讓人倍感振奮、十分期待。
指著規劃圖上的地鐵脈絡,王敦顯介紹說,徐州軌道交通二期建設規劃于2020年1月獲批,已經啟動了3號線二期和6號線一期建設?!靶熘莩鞘熊壍澜煌ň€網規劃進行了第三輪修編,修編后的方案為‘8+6’,即8條軌道交通普線、6條市域線,總共14條線路,爭取在‘十四五’末,徐州地鐵通車運營里程突破100公里,2035年建成超過300公里的軌道交通線網,打造安全、高效、低耗、智能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闭雇磥?,王敦顯的話語中充滿希望。
54座車站、64公里運營里程……十年來,一條條地鐵連通商業、人居、公園、公共設施、交通等各個重要城市結點,為城市的交通動脈注入新鮮血液,串聯起徐州市民的出行地圖,讓老城煥發新生、新區增添活力,擁抱“地鐵時代”的徐州,正在加快這座城市繁華的進程。
本報記者 范海杰
編輯:楊潔
新聞爆料:0516-82345678 商務合作:0516-85792397 13775881757
版權聲明: 徐州報業傳媒集團旗下媒體徐州日報、彭城晚報、都市晨報、中國徐州網所發表之文章與圖片,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保護,未經書面許可不得轉載。 部分網站的侵權行為,如擅自轉載、更改消息來源以及抄襲等,徐州報業傳媒集團及其旗下媒體已經委托有關部門收集相關證據。 本站部分資源來自網絡,如有侵犯您的版權及其他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核實情況后進行相關刪除!
-
金龍湖街道黨工委書記賈群談城東CBD“蝶變”
經濟技術開發區 / 時間:2022.10.24
-
徐州經開區大廟街道“科產城”融出宜居宜業新圖景
經濟技術開發區 / 時間:2022.10.24
-
標準化施工打造群眾出行品質『連心橋』
要聞 / 時間:2022.10.22
-
推動“有學上”邁向“上好學”
要聞 / 時間:2022.10.22
-
“監督一點通”讓基層監督更給力
經濟技術開發區 / 時間:2022.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