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徐州:洼地崛起,按下區域協調發展“加速鍵”
本報記者 王正喜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
在長三角最北部,有一個特別的都市圈正在默默崛起。10月9日,《菏徐鐵路規劃選址、土地預審專項報告編制技術服務項目招標公告》在菏澤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網站發布,項目可研前期工作正式啟動。菏澤至徐州鐵路是一條重要性不亞于高鐵的線路。這條鐵路的建設,對加快江蘇西北部經濟發展、促進菏澤市及沿線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6月17日,徐州淮北結對合作交流會在徐州市召開。交流會上,雙方簽訂了包含推動徐州輕軌S4號線與淮北連通,共建徐淮產業合作園區(段園)等18個事項的合作協議。S4號線也將成為徐州和淮北、宿州一體化發展,助力淮北、宿州融入徐州都市圈的紐帶。
江蘇徐州雖不處于長三角核心區,但是作為“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和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正在加快融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國家戰略,聚力推進協同發展。徐州正在全力打造區域經濟中心、創新中心、教育文化中心、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和雙向開放高地,加快推進淮海經濟區洼地崛起,引領省際交界地區協同發展。
高質量協同發展規劃加快推進
為進一步推動《淮海經濟區高質量協同發展規劃》編制工作順利進行,6月21日,《淮海經濟區高質量協同發展規劃》調研專題座談會在菏澤市召開。國家發改委已將淮海經濟區高質量協同發展規劃列入國家年度重點區域編制計劃。徐州將更好發揮區域龍頭作用,主動服務帶動周邊,攜手編制《淮海經濟區高質量協同發展規劃》,在前期“1+4”合作的良好基礎上,深化落實好科技創新共同體等6項協議,推進淮海經濟區實現洼地崛起。
《淮海經濟區高質量協同發展規劃》將重點抓好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堅持主核帶動、毗鄰先行,共建“1小時通勤圈”“一日生活圈”;強化產業發展協作協同,共建區域大市場;推進社會事業共建共享,完善就業、醫療、社保、文旅等銜接機制,共建幸福生活都市圈;深化生態環境聯防聯控,健全跨區域生態治理和環境保護聯動機制,共建美麗新淮海。
徐州作為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規劃建設徐州都市圈符合國家將要素資源向城市群和中心城市加速集聚的戰略導向。五年來,徐州引領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作為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的地位越來越高、功能越來越強、影響力越來越大。未來五年,徐州將以“打造區域中心”為引領,積極推動徐州都市圈建設,打造淮海經濟區之核。7月10日,國務院同意徐州市以創新引領資源型地區中心城市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根據《徐州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22—2030年)》,徐州創建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將著力破解徐州可持續發展瓶頸問題,打造新老產業接續發展典范、工礦廢棄地綜合利用典范和城市生態修復典范,建設成為在全國范圍內有影響、有特色的資源枯竭地區中心城市高質量發展典范區。
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發展能級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
在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大棋盤上,徐州被委以重任。對于淮海經濟區而言,徐州的中心城市地位越來越重要。未來,徐州如果能夠加速崛起,形成一個現代化的徐州都市圈,對于新時期促進江蘇區域協調發展、推動淮海經濟區高質量協同發展以及完善我國城鎮化戰略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從消費帶動看,在淮海經濟區,徐州對周邊城市的輻射能力不斷增強,徐州全市商貿輻射半徑超150公里,中心商圈外地居民消費占比超30%。
從交通樞紐看,徐州建成鄭徐客運專線、徐宿淮鹽鐵路、連徐客運專線,高鐵運營里程390公里,居全省前列;城市軌道建成運營徐州地鐵1、2、3號線,地鐵通車運營里程達64公里;高速公路基本形成“一環五射兩縱一聯”總體格局,總里程達464公里。
從醫療資源看,徐州擁有三級甲等醫院12家,衛生資源總量位居淮海經濟區20個地級城市首位,醫院門診人數40%來自省外,“到徐州看病”已成周邊城市居民普遍選擇。
從教育資源看,徐州是科教文化名城、區域人才高地,擁有14所高校,中國礦業大學是淮海經濟區唯一的“雙一流”高校,高校數量居全國地級市前列、淮海經濟區城市首位。
區域經濟布局已經進入下半程,與過去單個大城市率先崛起有所不同,未來的區域發展都將以城市群、區域產業鏈為主要形態,進而帶動經濟總體發展。
在整個淮海經濟區,徐州更是最有潛力發展為大都市的城市。打造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離不開做強經濟綜合實力,提升城市發展能級。
正是如此,徐州自加壓力,高標準規劃“十四五”主要目標:到2025年,實體經濟支撐有力、產業發展更加充分,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萬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超1萬億元,工業開票收入超1萬億元;全力打造綜合實力更強、城市魅力彰顯的區域中心,基本建成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城市、國家級服務經濟中心、長三角北翼副中心城市。
加快互聯互通強化產業協作協同
2021年12月8日,國家發改委印發《滬蘇浙城市結對合作幫扶皖北城市實施方案》,徐州與淮北對口幫扶。結對合作幫扶工作期限為2021年至2030年。
為什么讓徐州幫扶淮北?一方面,這體現了徐州這些年經濟轉型發展的進步;另一方面,是因為淮北與徐州毗鄰,是接受徐州輻射,最積極融入徐州都市圈的城市之一。此次國家發改委點名江浙滬幫扶皖北的重點任務,有相同之處,即共建省際產業合作園區?;幢笔械摹笆‰H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就在與徐州接壤處、淮北的飛地———段園鎮。
目前,徐州市區至段園省際功能區、蕭縣縣城、淮北市區、宿州市區,已經連成一片,徐宿淮跨省城市群聯系越來越緊密。一方面,徐州的部分產業轉移到淮北、蕭縣,徐州軌道交通、快速路將延長到蕭縣、淮北,帶動淮北、宿州的發展。另一方面,徐州都市圈交通、醫保、公積金等一體化,也吸引淮北以及其他周邊地區人口到徐州工作生活,從而進一步提升徐州的城市量級和活力。
依托淮北杜集區徐州工程機械產業園等項目,徐州、淮北加快推進國家級工程機械試驗場建設,建立共建園區項目資金、跨地區財稅、投資、經營等成本分擔和利益共享機制,承接徐州相關產業轉移,合力打造長三角北翼制造業高地和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
徐州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從古至今一直都是交通要塞。2021年2月8日,連徐高鐵正式開通,這是徐州樞紐繼京滬高鐵、鄭徐高鐵、徐鹽高鐵之后的第四條高速鐵路。圍繞打造“米”字型高鐵樞紐,徐州至阜陽方向段還在繼續延伸,到菏澤、棗莊的高鐵也都列入省級規劃。
水路方面,“打造淮海經濟區聯通‘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內外貿集拼集運鐵河海多式聯運示范工程”,10月8日入選交通運輸部第四批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創建項目。徐州港(順堤河作業區)至濟寧已開通每周2至4航班的集裝箱航線,還在加快推進徐宿連航道的開通。這條水路打通之后,將使徐州真正實現通江達海。
建設產業強市、打造區域中心,徐州正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徐州商貿輻射半徑由2015年的100公里擴展至目前的150公里,力爭到2025年,徐州區域商貿中心首位度從1.36提高到1.8,商業輻射半徑達到200公里以上,著力推動現代商貿流通業高質量發展。
徐州都市圈,正在提升各個城市與徐州的緊密度、融合度,努力走出一條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新路子。
編輯:孟祥
新聞爆料:0516-82345678 商務合作:0516-85792397 13775881757
版權聲明: 徐州報業傳媒集團旗下媒體徐州日報、彭城晚報、都市晨報、中國徐州網所發表之文章與圖片,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保護,未經書面許可不得轉載。 部分網站的侵權行為,如擅自轉載、更改消息來源以及抄襲等,徐州報業傳媒集團及其旗下媒體已經委托有關部門收集相關證據。 本站部分資源來自網絡,如有侵犯您的版權及其他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核實情況后進行相關刪除!
-
金龍湖街道黨工委書記賈群談城東CBD“蝶變”
經濟技術開發區 / 時間:2022.10.24
-
徐州經開區大廟街道“科產城”融出宜居宜業新圖景
經濟技術開發區 / 時間:2022.10.24
-
標準化施工打造群眾出行品質『連心橋』
要聞 / 時間:2022.10.22
-
推動“有學上”邁向“上好學”
要聞 / 時間:2022.10.22
-
“監督一點通”讓基層監督更給力
經濟技術開發區 / 時間:2022.10.21